在湖南武冈这座千年古城,有一种独特的中秋美食——空饼。它外表焦黄,皮薄中空,底部镶满芝麻,内壁附着黑红色的糖衣,承载着武冈人浓浓的乡愁与记忆。
一、百年传承:从御厨妙手到民间美食
武冈空饼的历史可追溯至明代,相传1466年,都梁侯的一位御厨在制作糖饼时因碱放多了,偶然烤出内部空透、风味独特的饼,故得名”空饼”。自此,空饼成为武冈中秋祭月必不可少的贡品,被当地人称为”福饼”,象征团圆与幸福。
在武冈方言中,”空”字还带有聪明的含义,说某人”脑袋很空”是夸赞其聪明。这一语双关的特点,为空饼增添了文化趣味。
二、制作工艺:十道工序的匠心独运
空饼的制作工艺十分讲究,需经历和面、揉面、和馅、揉馅、包馅、压饼、团饼、上芝麻、再团饼、烘焙等十道工序,全靠制饼师傅的经验掌控。
原料选择尤为关键,必须采用传统古法熬制的麦芽糖作为原料。麦芽糖受热后产生气泡,使饼身膨化中空,这正是空饼形成的奥秘。银丽芳姐弟坚持选用云山脚下的清澈山泉水、夏秋两季催芽的麦芽,并采用本地红皮小花生和糙芝麻来保证香气。
包馅技巧是空饼成败的关键。馅料在饼皮中必须铺放均匀,包合时不能留任何缝隙,否则烘烤时就会漏糖,空饼也无法空起来。烘焙火候完全凭师傅的经验判断,需要在特制的烤炉中精心调控,才能烤出外形饱满、内里空透的空饼。
三、风味口感:酥香脆的味觉盛宴
刚出炉的空饼集酥、香、脆于一身。轻咬一口,饼皮发出”嘣噶嘣噶”的脆响,甜丝丝的麦芽糖随即在口腔中融化,与香酥的芝麻味交织,令人回味无穷。
空饼的妙处还在于其口感的多变性:刚出炉时酥脆,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变软,用舌头轻触即化,适合老人和小孩食用;若想恢复酥脆,只需在微波炉中加热三十秒即可。
四、文化内涵:中秋祭月的情感载体
在武冈,中秋之夜有着独特的仪式感。家家户户会搬出桌椅,摆上祭坛,孩子们摘来溜圆的柚子,男主人点香烛插于柚上,女主人则恭敬地献上空饼。这一传统自明清时期延续至今,空饼已成为武冈人庆祝丰收、祈求平安的象征。
空饼不仅是一种食物,更是亲情的载体。作家杨别除在散文中回忆童年时母亲谎称已吃过空饼,将省下的那份留给他,那份愧疚与思念成为他心中永恒的记忆。这正是空饼承载的武冈人情感世界的真实写照。
五、现代传承:姐弟俩的创新与坚守
随着时代变迁,武冈空饼曾一度面临传承危机。幸运的是,银丽芳、银中华姐弟接过了传承的使命。
姐弟俩大学毕业后放弃城市工作,返乡继承祖业。他们一方面坚守古法工艺,坚持用传统方法熬制麦芽糖;另一方面大胆创新,到广州进修西点制作,在馅料中加入花生等坚果粉末,降低甜腻感,更符合现代人口味。同时,他们改进烤炉,用新能源炉替代传统煤炉,保证空饼品质稳定。
通过创立”银记空饼”品牌,运用网络营销,姐弟俩将这一传统美食推广到全国,年销售收入达百万元。他们的空饼先后被评为”武冈十大名吃”、”邵阳市特色小吃”,并于2021年被认定为”湖南老字号“。
武冈空饼,看似空空的饼身,实则装满了武冈的历史文化、匠人匠心与人间真情。每一口酥脆,都是百年技艺的传承;每一丝甜香,都是家乡味道的呼唤。这门古老的手艺在银氏姐弟等传承人的努力下,正焕发出新的生机,继续书写着武冈美食文化的精彩篇章。
暂无评论内容